“世事如苍狗,生命终凋零,
但在无常中
去追求永恒与绚烂的生命伸张,
却保存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。
极目不见故土,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。”
——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
![]()

北京故宫博物馆
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座
中国综合性博物馆,
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、
世界三大宫殿之一。




《国家宝藏》写到:
紫禁城的正门—午门
600年来,门内门外走走停停
唯独午门伫立百年不变
见证过意气风发,也承受过落魄衰落
就像才子杨慎的一生,跌宕起伏
春来花开,翩翩随风起
飘落桃红满地,弱水三千里
朝朝暮暮,心念念,都是于你
泪洒漫天,落红泥
花谢花开,偏偏不由己
不敢风起于洛,放心归无期
人来人往,路漫漫,长夜孤寂
玲珑红骰,无人寄
如今,作为建筑文物的午门
已经成为全世界的“展品”
展现海纳百川、交流互鉴的中国情怀。


![]()

苏州博物馆
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,
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,
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。
新的博物馆庭院,较小的展区,
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
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。
而新的设计思路是
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,
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
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。





![]()

河南博物馆
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
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,
经艺术夸张演绎成“戴冠的金字塔”造型,
内部设计五层,其中地下一层。
冠部为方斗形,上扬下覆,
取上承“甘露”、下纳“地气”之意,
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,融汇四方。



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,
取中原“黄土”“黄河”
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。
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
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,
具有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磅礴气势。
整体建筑结构严谨、气势宏伟,
造型古朴典雅,
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,
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。

![]()

南京博物馆
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,
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
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,
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、
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
大型综合类博物馆。


博物院的建筑设计思想是
力图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,
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。
辽式建筑于10一12世纪在中国北方形成,
它继承了唐代的传统,又有变化。
主要表现为造型朴实雄浑,
屋面坡度较平缓,
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,
使檐部缓缓翘起,
减弱大屋顶的沉重感。
博物院建筑委员会经过研究,
决定采用辽代的式样来建造博物院。



![]()

白鹤梁水下博物馆
世界上唯一的水下博物馆,
在重庆涪陵长江水下,
原是一道长1600米、
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。
是世上最早的水文站,
涨水则隐没江底,枯水则水落石出,
梁上有165段题刻,记录了自唐以来
1200多年间长江的水位变化。


乘坐91米的扶梯,用三分钟
到40米深的长江水下走一圈,
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。
透过玻璃窗,
能看到梁壁上的双鲤石鱼题刻,
当地人有句民谚:
“石鱼出水,以兆丰年”。
一浮一沉,是先民的智慧,
也是最美好的祈愿。


![]()

台北故宫博物院
台北故宫博物院,又称中山博物院,
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。
台北故宫博物院仿照北京故宫样式
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,
设计者称之为“北平午门”意象。
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,
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,
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,
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
之琉璃瓦“盈顶”形制,
风格清丽典雅。
依山傍水,气势宏伟,碧瓦黄墙,
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。
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,
正院呈梅花形。



![]()

敦煌研究院
我心归处是敦煌。
大漠孤烟,长河落日,
那年,有沙门乐僔,
行至一山,忽见神光,壮有千佛,
遂架空凿岩,造窟一龛。
后来,山崖上的斧凿锤刻声,
此起彼伏了一千多年。
敦者,大也;
煌者,盛也。
敦煌莫高窟,
凝千年艺海之精髓,
汇四方文化之瑰宝。
前赴后继的守护人,
于大漠孤烟中无怨无悔地坚守着。



![]()

湖北省博物馆
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、楚文化馆、
编钟馆等高台基、宽屋檐、大坡面屋顶的
仿古建筑三足鼎立,
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“品”字。
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
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、
“一台一殿”、“多台成组”、“多组成群”
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。
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,
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。
室外环境按景观式、
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。





【51Design】整理
本篇文章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
